01
常常有人认为,成熟就是变得圆滑世故,违心话脱口而出,还有溜须拍马,沽名钓誉。
这并非成熟,而是世故。
其实一个人的成熟,是面对那些厌恶的人和事,不迎合也不抵触,只淡然一笑对之。
当内心可以容纳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人与事时,这是经历人生风雨后难得的豁达与洒脱。
历经人世沧桑,内心安然无恙。人生,一半是对美好的追求,一半是对残缺的包容。
我们在红尘里摸爬滚打半生,渐渐明白了人生的真意,回到了最初的自己,找回了出发时那颗澄明透亮的心。
我们的皮肤可能已褶皱,双鬓可能已斑白,但内心深处依然有着一份最初的梦想,有着一份少年时的光明憧憬。
如果一个人的心灵能够容纳无限的风霜,虽然饱经世故,却又能维持单纯,他必能遇见真实的自己,获得精神上的丰盛。
02
《围城》的作者钱钟书先生,是我心中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典例。
他从小聪明,恃才傲物,四岁便认识上千个汉字,稍大便浏览过百本批判小说。
不仅爱看,他更爱说,胡说八道,大加评论。
父亲生气的说,你这样评论容易挨揍。钱钟书却毫不在意。
中年时期,他从不参加任何“组织”,也不想成为任何组织代言人。
看谁不爽,就怼谁吐槽谁,虽然毒舌,其实他比任何人三观都正。
他狂傲不羁,却获得恩师吴宓赏识;他恃才傲物,却俘获杨绛一生相守。
他普通人出身,却学贯东西闻名中外;他的《围城》,被誉为“新儒林外史”。
他早年,狂狷、直率、自然;他晚年,寂寞、可爱、可敬。
正如他自己所说:
“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,这个人是没出息的;到了30岁还狂,也是没出息的。”
他知世故而不世故,深谙世事却不问世事,生性顽皮而又看穿一切。
远离热闹且深耕文艺,他姿态潇洒,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铸就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之城。
03
杨绛在《走到人生边上》这么写到:
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,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,不同程度的收益。好比香料,捣得愈碎,磨得愈细,香地愈浓烈。
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世俗也许很强大,世界也许在变化,每一种面对都不容易。
但是请你记住,无论如何,都别忘了自己可贵的本心。
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,愿我们都可以做一个不卑不亢,不忘初心,内心向暖,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。
爱你所爱,行你所行,听从内心,无问西东。愿你出走半生,归来仍是少年。
想阅读更多精彩文章,请关注325364励志一生